在说流程管理之前,先介绍一下流程的概念,这有利于我们对整个流程管理有一个更加本质的认识。
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是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为了达成特定业务成果目标的一系列有逻辑相关性的任务,是企业围绕经营目标而开展一系列经营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和行政后勤等等,这些活动以特定的方式前后衔接、环环相扣。企业商业流程的特征有两点:一是面向顾客,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边界。企业流程又可以分成战略流程、经营流程(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如《流程管理》一书中提到的,现在普遍认同企业的使命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便是流程,世界上一切优秀的企业都有着优异的流程,对于这种优异的流程优秀的流程管理必不可少。
业务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通过图形化的流程模型描绘和控制信息的交换及交易的发生。对商业伙伴、内部应用、员工作业等活动进行协同与优化,使信息的流动无障碍并自动化;是对企业业务过程交互的描述与执行,所描述的业务包括多个步骤,并可能并行在多个系统或人之间。
BPM 使业务人员能够控制业务流程的设计、实现与优化。一个计划得并不好的BPM 策略往往过分强调技术的好处而忽略了业务目标,BPM应该提供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处理业务:通过绘制业务流程(贵公司信息流流向),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技术能力,就能快速地定制出相应的业务流程。然后应用复合的技术方案来满足你当前的需求、以及适应你对变化的需求。这些就是应用BPM的关键。
为什么要引入流程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激烈竞争的要求,企业在运营中不仅需要更高的效率,还需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及时了解并做出最快的反应。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互联网实现电子商务等,企业也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快速变化的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其中对于流程的改革与管理则是贯穿整个企业的管理之中。
每一个商业流程都是由一系列的步骤组成,而每一步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财力。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互联网正不断改变和压缩所有产业的商业流程。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快速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企业体制、机制、业务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业务流程的运作效果难尽人意,甚至不增值。业务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面向职能分割运营模块 劳动分工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有庞大的组织结构来保障,进而形成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层次多而臃肿。这种组织方式将大公司分成更小的子公司,各子公司只负责某种类型产品的生产、市场和销售,并对企业员工在职责上进行分工,把庞大而松散的组织分割成一个个运营模块(职能模块)。这种面向职能的业务流程产生了串行的业务过程模式。
串行方式导致效率低下 串行方式即两活动先后发生,前一活动的输出是后一活动的输入。这是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主要业务运作方式。显然,串行方式效率低,企业增值能力差,必须改造使之成为并行工作方式或交叉方式。
多点接触影响满意度 多点接触针对企业用户而言,由于企业的业务流程面向职能、串行方式及信息未共享,客户在购买企业产品或接受服务时,必须与多个业务流程、多个环节、多个执行者接触。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可见企业业务流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冗余,即包含不增值的环节、多数据源(报表)和活动,未进行删减和合并;未经优化,即包含了未经简化的复杂流程活动。因此,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变革,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以快速响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业务流程管理(BPM)可以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从头到尾的全过程,并可扩展到外部供应链上。供应链上不同的环节要专门用到不同的应用方式。尽管现在的很多ERP应用包括了涉及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但ERP的目的主要是整合企业的内部流程和功能,包括从计划到生产再到销售和运输。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或XML( Extended Markup Language)这些不同企业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模式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了十多年了,但是就EDI的历史来看,其专有模式限制了不同EDI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而现在,EDI正朝着广泛使用互联网作为平台、将数据交换建立在全球基础上的方向发展。XML建立在更强更广泛的基础上,它允许将所要传送的信息格式化,这样就能为他们的交易伙伴所识别。供应链管理则超出了单个公司的范围,使得供应商、厂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之间也能进行数据交换。ERP和SCM的基本目标是相似的:通过直接将消费者和消费习惯与厂商和计划生产流程结合起来以便供给更好地满足需求。这些应用能够将诸如生产、存货、会计、和销售等内部功能结合起来。随着ERP和SCM的不断完善,它们能涵盖销售全过程并与供应商的数据系统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存货的风险和成本最小化,以及可以进行适时(just-in-time)的生产或分销。互联网成了SCM和ERP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把相隔万里的贸易伙伴连接在一起,使之能够实时地共享市场信息。这一应用改变了交易流程,通过消除重复劳动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最终,它使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与客户同步,改善了公司的竞争地位和客户关系。
流程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到流程管理,不得不提到风靡一时的企业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在实施BPR时,我们一定要选择重建的时机和条件。企业并不总需要进行彻底的重建,实施BPR虽是高收益的项目,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明确企业重建的动机,选择好企业重建的最佳时机。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
企业陷入困境,营业额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产生严重的亏损现象,面临生存危机,这时,员工配合意愿强,愿意为重建承担额外的工作负担。
趁主要竞争对手进行重建之际,进行本企业重建,以超过对手。
企业预感到某项新科技的产生足以改变市场的竞争规则时,运用此项新规则,进行流程重建,以创造竞争优势。
同时,我们还要选择流程重建的环节。前面已经说过,流程重建不能全线出击,必须首先分析全部作业流程,选择存在问题最突出的环节或核心环节进行重建,而如何确定这样的环节,是件艰苦的工作。在具体分析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 这项流程是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 这项流程重建后能否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
- 这项流程重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 这项流程重建失败的后果有多严重?
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BPR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持续性改进,因为流程重组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改进,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实施BPR企业犹如完成一次质的飞跃,如何巩固这一成果,还需要量的积累。
然而国内外BPR的成功率十分低,这其中有理论本身就存在忽略人的重要性这一原因,也存在着其他许许多多实施过程中对于这一理论的误解。如:
1.认为BPR是追求完美的全面改造,任何人都可以发起BPR
BPR确实认为企业需要进行必要的组织机构调整,使组织更趋合理、完善,但并不追求完美无缺或绝对化的全面改造。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发起BPR。这是因为, 一方面,只有企业最高领导层亲力亲为,BPR才能有确保成功实施的前提;另一方面,参与业务过程设计和管理的人员必须十分熟悉业务,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并且了解有关BPR的方法学。只有这样,BPR才有成功的可能。
2.认为BPR会引发企业混乱和员工抵触
的确,在BPR实施过程中,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会触及各个级别的员工的切身利益。开始时,企业员工产生不理解和不安心态,是正常现象。在企业高层领导的带领下,BPR工作团队可以通过组织系统的培训与广泛的沟通,说明公司发展的远景目标,说明BPR的好处,有效地消除员工的抵触心理。另外,考虑到BPR的激烈程度,在刚开始条件不成熟时可以先选择部分流程进行BPR或干脆进行BPI,实施ERP,等企业员工对此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之后,在进行全面的BPR。例如上海三菱电梯在上马SAP的R/3软件时,实际上就是先进行部分流程的BPR,减少员工的抵触心理,确保系统能上线,并积累BPR的经验。在经过半年多的系统运行之后,企业员工在观念上有了改变,能接受BPR的思想之后,再结合ERP系统进行全面的BPR,获得了成功。
3.BPR可以彻底消除一切问题
BPR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企图通过一次BPR解决企业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联想、用友等公司每年都要“折腾”一次——调整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期保持领先地位、获得持续发展。事实上,BPR是一个对企业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
我们应该明确,流程管理的实施不是一个单纯的流程问题,或者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变革项目。麦肯锡7S模型可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思考流程管理的框架。模型显示了影响一个组织变革能力的诸多要素的多面性和相互关联性,在一个卓越的组织中,每一个要素都与其它要素互为补充,一致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流程到底管得好不好,关键还在于企业在这7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底蕴或准备,而这7个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正是流程管理不善的根源所在。
以上列出了对于流程管理认识上的一些错误以及需要考虑的整体框架,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企业还要认清和处理好几个经常发生的问题:
主体不清 责任意识、流程意识虽然建立了,但落实不足;流程和业务有脱节;有时,流程成为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的借口。
流程过细 大多数流程过细,没有分级概念,不利于监控和维护;过细的同时又不能穷举,描述过粗,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审批繁琐 环节多,时间长,反应速度较慢,不利于企业竞争力提高。
推动不足 推动力量单一,主要来自于流程管理部门;流程接口人不稳定,对流程管理理念、方法、工具等缺少系统培训等等。
BPM应该遵循这样的总体策略:以流程为切入点,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建立持续改进的流程体系以及有力支撑流程运作的管理配套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力支撑流程运营的IT应用平台同时将其他经济组织的接口问题纳入工作范围。关注流程运作或者优化的7个方面:计划、部门、岗位、制度、绩效、报表和IT。(具体内容请参阅《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的经典案例
现在,我们来看业务流程管理是如何帮助企业获得新生的。Hammer 1990年在《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But Obliterate》一文中列举了位于北美的福特汽车公司应付账款部门是如何重组其应付账款业务流程以减少其管理费用,可以说这是BPM经典的一个案例。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但是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初,福特像许多美国大企业一样面临着日本竞争对手的挑战,因而计划想方设法削减管理费用和各种行政开支。位于北美的福特汽车公司2/3的汽车部件是需要从外部供应商购进的,为此需要有相当多的雇员从事应付账款管理工作。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之前,北美福特汽车公司的应付账款部门雇用员工500多人,最初,管理人员计划通过业务处理程序合理化和应用计算机系统,将员工裁减到最多不超过400人,实现裁员20%的目标。日本马自达公司是福特公司占有22%股份的公司,在马自达汽车公司做同样工作的人只有5个人。尽管两个公司在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5:500的差距让福特公司震惊了。为此,福特公司决定对其公司与应付账款部门相关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流程重组。
福特汽车公司应付账款部门的工作就是接收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类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4项数据是否相符,绝大部分时间被耗费在这14项数据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相符上。业务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业务重组后,应付账款部门不再需要发票,需要核实的数据项减少为三项:零部件名称、数量和供应商代码,采购部门和仓库分别将采购订单和收货确认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后,由计算机进行电子数据匹配。最后结果是:应付账款部门的员工减少了75%,而不是原计划的20%。重组后的公司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福特汽车公司的业务流程重组中我们可以看出,业务流程管理不能仅面向单一部门,而是作为企业全局的业务处理流程。倘若福特公司仅仅重建应付账款部门,那将是徒劳无功的。正确的重组过程应将注意力放在整个物料获取的流程上,其中涉及到采购、仓库和应付账款部门,从而才能获得戏剧性改善的成就。
类似的例证还有很多,如IBM信用卡公司(IBM Credit Corporation)通过业务流程改进,使信用卡发放周期由原来的七天缩减到四个小时,即提高生产能力100倍;柯达公司对新产品开发实施企业业务流程改进,结果把35毫米焦距一次性照相机从产品概念到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开发时间缩减了50%,从原来的38周降低到19周;一家美国的矿业公司实现了总收入增长30%,市场份额增长20%,成本压缩12%以及工作周期缩短25天的好成绩;欧洲一个零售组织将工作周期缩短了50%,并使生产率提高15%;一家北美化学公司的订单传递时间缩短了50%还多,所节约的成本超过300万美元。